鹤壁日报记者 陈艳艳
在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数控铣班组组长符加杰一门心思搞技术,不断钻研求创新。作为技术骨干的他,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将一个个技术难题化解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“金钥匙”。
“2003年那次突破太震撼了!”7月14日,回忆起符加杰首次利用UG软件实现较大曲面异形模具自主加工的场景,共事多年的技术员朱志永仍记忆犹新,“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活儿只有外协厂能做,可老符硬是靠自学啃下了硬骨头,通宵达旦调试程序的劲头,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不服输。”这次成功不仅为企业省下了大量外协费用,更打破了技术依赖的困局,成为公司模具加工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。
技术创新永无止境。符加杰带领团队持续攻坚,在模具加工工艺革新上不断突破。“淬硬钢模具小型芯加工就像在‘鸡蛋上雕花’,尺寸精度要求极高。”符加杰介绍,“我们通过反复试验装夹方式和刀具参数,最终找到了平衡点。”他们自制的通用夹具不仅解决了特殊零件装夹难题,也确保了“以铣代电”的改革效果得以充分展现,将模具加工周期缩短近20%。同事王国强感慨:“跟着符师傅干活,总能学到新东西。他常说‘方法总比困难多’,这种钻研精神感染着整个团队。”
在螺纹加工、电火花自动化等领域,符加杰同样成果丰硕。硬度达HRC62冷模板螺纹铣削、英制螺纹淬火后硬态铣削加工等创新,将原本耗时的工序大幅提速;通过多年技术积累与创新研发,成功研制出系列通用电火花托盘夹具,其技术性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。应用该工装实施电火花机床托盘自动化改造后,设备稼动率显著提升,较改造前提高超过25%。“这些改进看似微小,却能像齿轮一样带动整个生产链条升级。”符加杰说。
凭借过硬技术,符加杰先后获评机械制造工程师、高级技师,荣获省技术能手、省装备制造行业大工匠等称号。但他最看重的,是“传帮带”培养出的10余名技术骨干。“作为一名党员,看着年轻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师,比我自己获奖还开心。”符加杰笑着说,“把经验传承下去,企业的技术火种才能越烧越旺。”
从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到培育新生力量,符加杰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。正如同事们所说:“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,始终坚守在创新最前沿,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”在他的带动下,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正向着更高目标进发,书写更多属于中国工匠的创新传奇。
广瑞网配资-广瑞网配资官网-全国最好股票配资平台-外盘开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